“家鄉也有我們的發展天空!”台詠輝(中)和邊春林(左)有著相似的生活經歷,他們是高中同學,大學畢業後都去外省工作,最終回花店到家鄉發展,供職於中牟汽車產業集聚區內的同一家企業。
  隨著我吳哥窟省新型城鎮化的發展和鄭汴一體化的推進,昔日因“農”而名的中牟,正在因“產”融城,越來越多在外工作的中牟人上演著“鳳還巢”的好劇。圖為12月7日,台詠輝和邊春林在車間檢測產品質量。⑤1本報記者史長來攝
  □本報記者 王映票貼童浩麟
  “盼望著,盼望著,東風來了,春天的腳步近了,城際輕軌就要開通了。”12月5日,在網路行銷微信朋友圈裡,張京發了一組鄭開城際鐵路的施工照片,並配上小詩直抒胸臆。
  很快,照片後面跟了滿滿一頁房屋貸款“贊”和評論。“一條鐵路竟如此牽動人心!”在手機屏幕上,張京又重重點下幾個驚嘆號。
  無須驚嘆。今年,有關鄭汴一體化的熱度一再升溫,金融同城、電信同城、交通同城……兩城相牽,心手相連,無限的發展活力在釋放,新型城鎮化的龍頭在高昂。
  兩市一體構建“大城時代”
  【題記】面積大,人口多,產業強——大城時代,鄭州來了。
  “中心城市綜合實力不足,是河南城鎮化必須直面的短板。”省科學院副院長張占倉說,“但這個短板正在補齊。”
  屈指算來,鄭汴一體化從2006年鄭開大道打通至今,已經七年。受益於一體化政策,鄭州及開封的發展都邁上了快速路:鄭州市的國民生產總值由2000億元增長到近6000億元,增長了2倍;開封市的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連續6年位居全省前列。
  鄭汴一體化,勢必促進產業的發展;而產業的發展,勢必促進城鎮化的發展。
  而今,兩地發展又迎來“升級版”。記者從電信部門獲悉,連接鄭汴兩城的“信息高速公路”開通後,兩市電信用戶每年將減少通信支出1.81億元;省政府金融辦的數據亦顯示,鄭汴金融同城實施後,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將分別減收異地業務費用360萬元和620萬元,其他各行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業務減收。此等“紅利”帶來的,是生產要素在兩市之間進一步優化配置,以及經濟運行成本的降低、綜合競爭力的增強。
  難怪在10月26日鄭汴電信同城啟動儀式上,兩市高層信心滿滿地表示:鄭汴將攜手打造中原經濟區的核心增長極。
  與此同時,作為鄭汴一體化的核心組成部分,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正“飛”一般前行。張占倉認為,航空港區建設將使鄭州在全省的首位度大大提高,其影響力、輻射力也將有一個大飛躍。
  正值鄭州闊步東進之際,11月底,“鄭上新區”規劃新鮮出爐,鄭州東西兩翼圖謀比翼齊飛。根據規劃,鄭上新區人口規模約120萬人,其範圍包括滎陽和上街全境,與洛陽遙相呼應。
  “隨著鄭汴一體化、鄭洛城市工業走廊等宏大佈局逐漸變為現實,這一引領區域對我省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帶動作用將進一步凸顯,其在全國城鎮化格局中的戰略地位也將進一步提升。”張占倉說。
  “產城融合”貫通城鄉發展
  【題記】中國社科院調查表明:我國“漂”在城鎮的農民工,70%以上希望在家鄉周邊就業。
  西距鄭州30公里,東距開封30公里,鄭汴融城,中牟就在城中央。
  “為什麼回來?我是家裡獨子,父母捨不得;再說,這裡也有自己的發展天空。”從西安交大畢業後,台詠輝在上海一所高校當了兩年輔導員,最終還是回到老家中牟。
  台詠輝在中牟汽車產業集聚區的一家汽車內飾企業工作。“從給一兩個汽車品牌提供內飾到幾十個品牌,從300多員工到1000多人,企業發展太快了。”台詠輝認為,“鄭汴一體化非常到位!”
  驅車鄭開大道,中牟搭建起兩座城市間的連接走廊,城市和產業組團相互連接、連綿不斷。中牟汽車產業集聚區位於縣城南部,入駐了鄭州日產、海馬商務等4家整車生產企業,還有60多家零部件等配套企業,預計今年可完成產值300億元左右。很明顯,中牟這個昔日因“農”而名的地方,正在因“產”融城。
  “企業工人95%是當地的農民,每月工資有三四千元。”台詠輝告訴記者,他們在附近買了房,成了家,下了班一起聚餐、K歌,也有人做著小生意,“日子過得挺滋潤”。
 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,產業集聚區是我省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和現代城鎮體系的載體。毋庸置疑,城鄉轉換的快節奏,得益於產業的迅速發展,沒有產業的城鎮走不遠,沒有產業的城鎮化也只能是無源之水。
  記者從中牟縣委宣傳部瞭解到,今年,該縣完成了16個新型農村社區的整合,置換出的土地用於發展產業,讓農民就近就業。
  種了10多年草莓的楊小落,在弘億農業高新產業園落戶春崗村之初,就將自家的一部分土地租給企業,他則到企業當上了“技術顧問”。楊小落樂呵呵地告訴記者,不僅每年有土地租金,他每月還能領到3000元工資,自家剩餘土地上的幾個草莓大棚,也有不少收益,“真是‘土飯碗’變成了‘金飯碗’!”
  “以人為本”確立發展核心
  【題記】“新型城鎮化,就是要以人為核心”,這已成為一種共識。
  城鎮化實質上就是讓更多居民享受幸福生活的過程,不僅市民更幸福,農村轉移人口也能獲得同樣的幸福感受。這就是“以人為本”。
  在中牟農民楊小落“喜從天降”的時候,濟源農民朱文則完成了一件“過去想也不敢想的事”。
  濟源市克井鎮的林海公園,是當地人休閑度假的好去處。這裡種了上百萬棵樹,微風掠過,沙沙作響。林海公園園長朱文自豪地說,趕上濟源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好形勢,他把1000多畝林地作為抵押,從信用社貸了900多萬元,打造林海公園,發展生態旅游,“咱農民也能像城裡人一樣貸款創業了!”
  “破除‘二元堅冰’,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。我們通過加快農村產權制度改革,使之成為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的重要途徑。”據濟源市城鄉一體辦副主任張年琴介紹,該市一方面採用土地入股、政策推動、項目驅動、產業拉動、大戶帶動等方式,推進土地規範有序流轉;一方面建立統一有序的交易市場,讓農民手中的土地、房屋由“死資產”變成“活資本”,農民由“無產者”變為“有產者”。
  “只有有效解決戶籍管理、產權制度、土地流轉、公共服務等方面的‘硬骨頭’,新型城鎮化的步伐才會走得更穩、更快。”近日,在由省社科院主辦的“科學推進河南新型城鎮化研討會”上,與會專家學者形成共識。
  今年7月,鶴壁市出台“1+10”配套政策,將破除城鄉居民身份壁壘,在全市範圍內逐步取消農業、非農業的戶口性質差別,並按照依公民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的原則,新登記戶口統一規範為“鶴壁市居民戶口”。
  “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,關鍵是進得來、留得下,能就業、利發展。”鶴壁市委副秘書長常玉軒表示,隨著該市煤化一體化、富士康科技園等一批大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,4個省級產業集聚區和3個市級特色產業園區綜合承載力進一步增強,吸納農業轉移人口就業能力不斷增強,“同時,將通過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,拓展進城農民的就業創業空間。”③6  (原標題:新型城鎮化龍頭高昂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n95xnbiw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